她生他,疼爱他,管着他。而他也反过来把爱倾注在她的身上,以致他简直无办法摆脱她,独自去生活,真正爱别的女人。
——《儿子和情人》
倘若欣赏过大部分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便不难发现其作品设计的主题关系主要有三种:人与战争、人与自然、人与人。
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折射出其内心深处的情感连接,这些情感往往与他们的成长背景息息相关。在宫崎骏的创作中,对人与战争的描绘可追溯至其成长于战后重建时期的经历,以及家庭中经营飞机元件工厂的影响;人与自然的主题则体现了昭和年代他所沐浴的纯净自然环境,以及日本人对多神教自然崇拜的深刻印象。而本文将专注于探讨宫崎骏作品中「人与人」,尤其是宫崎骏的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
这三个主题贯穿了宫崎骏的多部作品,有时一部电影会涵盖多个主题,因此这种分类方式相对主观,旨在突出各作品的主要偏重点。人与人的关系作为普遍存在的主题,贯穿于宫崎骏的所有作品,尤其是在探讨人物情感互动时尤为突出。
分析宫崎骏作品中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关注他塑造的各种人物形态,包括儿童、青少年、壮年和老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作品中女性角色往往担任主角或重要角色,而非男性。艺术家在其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往往映射出自我生活的投影。宫崎骏的创作中,这种自我投射最为显著的就是他与母亲形象的关联,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宫崎骏对于母亲的两种感情#
宫崎骏六岁时,母亲因病卧床,并在宫崎骏埋头创作《风之谷》时逝世。由于这一经历,在宫崎骏动画作品中,往往会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一些情结。而在火美这一个角色中,我们亦可以分析出他内心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宫崎骏本人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他对于母亲宫崎美子怀有诸多复杂的感情,因而他不断让自己的母亲在电影中「活过来」—— 活在可爱的少女、坚强的妇人、慈祥的老人,而相对应的,他自己则时而是小孩子,时而是少年。
宫崎骏作品中对母亲的两种投射,可以归纳出其对于母亲的两类感情:一类是孩子对于母亲的依恋感情,一类是男性对于女性的爱慕欣赏。前者是能够被世人所接受的,而后者则被视作「乱伦」,在通常伦理上为众人不齿。而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男性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俄狄浦斯情结,他们对自己生命中第一位产生亲密关系的女性总会怀有非同一般的感情,这一种感情会直接影响自身对于女性的观点与看法。
宫崎骏电影中的自我性格投射#
宫崎骏的诸多电影中都会在主角身上投射出自己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大都源于他青年至壮年时期的经历:
-
宫崎骏童年时期身体瘦弱多病,运动能力较差,性格内向自卑,多愁善感,脑内始终充满幻想。
-
宫崎骏对于母亲具备很深的依恋,长大后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女权主义倾向,但因从事动画行业工作繁忙而在母亲患病长期卧床时无法给予充分的照顾。
-
宫崎骏年轻时立志闯荡漫画行业,但因无法走出前辈作品的影子而「弃漫从动」转型走上动画制作的道路。
这几条经历,投射到动画中可以形成三种形象:
-
不成熟而需要成长或关爱的孩童形象。例如《千与千寻》中荻野千寻角色形象便是一个亟待成长的普通女孩。
-
保护女性的男性形象。例如《崖上的波妞》中的小男孩宗介,发自决心保护波妞并最终爱上她。
-
追求理想坚持不懈的青年形象。例如《风起》中独自设计制造飞机的堀越二郎。
宫崎骏电影中的母亲性格投射#
宫崎骏在其动画中对「母亲」性格的投射主要源于他自己的经历与感受:
-
其作为孩童,对自己母亲的观察。正如前文所说,在宫崎骏六岁时母亲变病上了重病而长期卧床。他在学校收到欺负霸凌后回家试图与母亲拥抱,但母亲却因无法翻身而拒绝。宫崎骏本人在内心深处始终渴求来自母亲的爱与拥抱。正因为此,他会大量使用拥抱来表达感情与爱 —— 正如在最新电影《苍鹭与少年》的第三幕中,真人与火美再度见面后会进行拥抱一样 —— 这是他与传统意义上会用「月色真美」来含蓄表达感情的日本文化的差异点。
-
其作为男性,对于女性的观察与互动。宫崎骏出生于 1941 年,经历了战争与战后重建的阴影,战后日本一片废墟百废待兴,国家对于女性的要求岁时代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开始崇尚刚强而干练的女性,而宫崎骏印象中的母亲恰恰符合这样的女性群像。一个人的孩童、少年时代对个人的思想与价值观影响巨大,那个年代女性的优良皮质直接影响了宫崎骏本人对于女性的审美观,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尽管角色年龄不尽相同,但都具备独立自主刚强的特征。
具体来说,投射到宫崎骏动画作品中形成了这两种形象:
-
爽朗强悍而外刚内柔的中老年妇女形象。例如《天空之城》的海盗婆婆朵拉,心直口快,勇敢大胆,外表严厉而内心善良温柔。
-
善良坚强独立的少女形象。例如《风之谷》中坚强善良而大方的娜乌西卡,以及《苍鹭与少年》中的火美。
不同阶段的女性均能够反映出宫崎骏价值观中的女性优良品质。除了普遍的善良外,大量的女性角色也会具备强大的战争能力(《天空之城》中的朵拉)、勤劳的工作能力(《千与千寻》中的钱婆婆)、对人和世界的大爱(《苍鹭与少年》中的雾子)以及强烈的母性特质(《苍鹭与少年》中的火美)。
结语#
艺术家都是殡葬业者,他们一遍遍把苦恸、绝望、创伤埋在;然后掘出,再埋葬。
—— 格雷厄姆・格林
宫崎骏为了纪念母亲,屡次在作品中让母亲复活,化身为少女、妇人、老祖母,有时健康,有时疾病缠身。而他自己则不断地融入作品中,化身为小孩、少年,有时撒娇,有时保护。他在动画中实现了现实中永不可能达成的梦想。
许多艺术家一生只说一件事。正如周星驰电影中含泪微笑的形象总是他的自我映射,宫崎骏的作品里可能只有两个主角: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就是他的母亲。
他有时是个孩子,需要成长、陪伴和爱。有时他又是少年,需要梦想、爱情和守护。他是森林中嬉戏的小梅,离家闯荡的琪琪,寻找自我的千寻,英勇的巴斯,坚毅的阿席达卡,善良的宗介,执着的天泽圣司,追梦的堀越二郎...
他的母亲有时是纯真的少女,善良、坚强、独立。有时她是坚韧的妇人,强大、霸气、执着。有时她又是老婆婆,刀子嘴豆腐心,急躁却充满爱心。她是直率无畏的朵拉,病弱温柔的小梅妈妈,坚烈的艾伯西,古怪慈祥的辰婆婆,外表严厉内心善良的钱婆婆,温柔且执着的希达,早逝的里见菜穗子,母性包容的娜乌西卡,强大而善良的珊,坚韧有爱的苏菲...
1983 年,宫崎骏的重要作品《风之谷》尚未完成,宫崎美子便离世了。美子离世时,儿子不在身边,宫崎骏直至最后也未得到那份欠缺的拥抱。当时他满头黑发,母亲却已是白发苍苍。
2023 年,宫崎骏的封笔作品《苍鹭与少年》上映,此后便宣布退休。为了寻求母亲的那份拥抱,他耗费了整整四十年,终于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到了母亲。此刻,他已白发如雪,而母亲在他心中依旧青丝缠鬓。
此文由 Mix Space 同步更新至 xLog
原始链接为 https://nishikori.tech/posts/review/2024-04-11